RSS

探访德国难民营(2011年7月6日)

有个德国朋友在纽伦堡Zirndorf Bundesamt工作,也就是当地政府,她的具体工作是对难民营中的青少年进行指导。这些难民主要来自阿富汗、伊拉克等国家,不过有一天她突然打电话说 来了个朝鲜少年,与他们无法交流,问我能否帮忙去翻译一下,因为这个少年在中国呆过会说中文。于是乎,我怀着好奇的心情便上路了。

到底是难民营啊,门口的德国守卫满脸严肃的样子,一点也不nett。通报了我是翻译且找谁谁谁之后,我进入了铁栅栏围起来的世界。园中一片生活气 息,很多来自战乱国家的逃亡者在这里找到了暂时的家,或打牌或聊天或散步,也有小孩在草坪上嬉戏。这位少年姓李,就叫小李吧。大概16、17岁左右, 看上去和中国同龄青少年没什么两样,见到我满面笑容,中文说得和国人几乎没有区别,略带东北口音。
我的朋友Martina和一个Vormund(代言人,因为小李不满18周岁,属未成年人)先生正在一个房间里等待。我们坐下后,便开始了交谈。小李属于 难民身份,德国政府会对他的去留做出决定;又由于他没有任何身份证件,且是未成年人,这个决定的依据就是对他的三次访谈。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三次,之后会决 定是否将他留在德国,还是送回朝鲜、韩国或者中国(但不太可能,因为他没有合法身份)。
代言人和Martina都很友好,这次翻译主要是向代言人解释清楚小李的经历与处境,然后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看上去像普通青少年一样开朗乐观的小李却经历了不同寻常的坎坷人生。

小李2岁时,父亲便去世了,之后母亲一人艰难抚养他。可能是因为生活过于困难,又没有亲戚有经济实力救助他们母子,小李的母亲决定去逃亡,从而成为了“脱 北者”。不知采取了什么办法,她带着6岁的儿子越过了国境线,来到了中国。据小李讲,他母亲将他托付给了叔叔(开始我以为是亲戚后来才知没有血缘关系,应 该是他妈妈的一个朋友,姓金),而后便只身去了德国。从此之后再无任何音信!以至于小李目前所知的关于其母亲的信息只有一个姓名(Cui Ogsa,姓崔,名字就不好说了),以及故乡是朝鲜南浦市。仅凭这点线索想在德国找到他母亲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我们另外3个人都觉得,保守地说他母亲究 竟是否来了德国, 甚至是否还在人世都要划上问号。10年时间过去了,小李连一张他母亲的照片都没有,就算他们现在母子重逢,互相认出来的可能性也十分渺茫!
小李6岁被托付给金叔叔之后,倒是过上了一段安稳的日子。这个金叔叔也是朝鲜族人,国籍不明(我估计是韩国人),在青岛开了家小店卖些韩国商品。然而由于 经营不善,加之妻子与他离婚并带着孩子去了韩国,他决定变卖此店去韩国。金叔叔抚养小李10年,帮他办了假证,到处疏通,才让小李上了学。小李在中国接受 了标准的9年义务教育,因此中文与国人无异。本来就这样下去,也算还ok,在中国小李至少有同学朋友。问题是金叔叔决定回韩国以后,表示对“恩情已尽,去 德国找你母亲吧“,并替小李付了4000欧元左右的难民营收容费,而后便去了韩国,没给小李留下任何联系方式。
小李具体怎么来的德国,没有提及。 代言人先生觉得,能够找到他母亲的唯一途径就是与金叔叔取得联系;小李不知道金叔叔在韩国的联系方式,如果回到青岛倒可以找到金的朋友的住处,但是小李只 是认识那个地方,地址电话一概全无!让小李回中国去找不太现实,因为他没有身份警察可能会把他送回原籍。不知是真是假,反正朝鲜对待脱北者好像不是特别客 气,最轻估计也得审查审查;再说小李6岁便离开了朝鲜,举目无亲,他能否适应朝鲜社会也是个问题。
小李本是纯真的笑容,可一旦提到他母亲生死未卜 以及他颠沛流离、无家可归的往事时,脸上便露出了难以抑制的悲痛,好像再说一句直白的话就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他声泪俱下似的。代言人了解 这些情况后,也表示非常同情。当然如果把小李留在德国,他必须马上学习德语,以便继续进行高中阶段的学习。在难民营这种地方,很多人看起来都处于混吃等死 的状态,每月的伙食费不多,零钱少之又少,如果想去纽伦堡市中心还要申请往返车费,每年的衣物补贴也就40欧(数字不一定准确,反正不多),关键是每天除 了吃饭以外就没什么其他事可做了,上学似乎是遥远的梦想。尽管如此,Martina还是给他找来了一些德语教材,但据我观察小李现有的语言水平很难用这些 书自学德语。总之,目前小李除了以乐观的心态来等待第三次访谈,被决定自己的命运之外,什么也做不了。

回来之后,小李那强忍悲痛的表情经 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回想自己的童年,真是不知道比他幸福多少倍了。人,有时总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整天抱怨这抱怨那……殊不知比自己境遇更惨的人大有人 在,而且还不是因为他们本人的过错。无辜的小李带着一副黑框的眼镜,穿着黑白条的T恤衫和牛仔短裤,看似平静的外表下却隐藏着一颗充满辛酸回忆的心……他 很可能会被送到韩国,要么就是被留在德国,在此我祝他好运并期待着第三次访谈的结果。

 
留下评论

Posted by 于 7月 21, 2011 在 普通日记

 

版图上的故事(四)乐团兄弟们:大个儿篇 2011年5月1日

最近看了《血色浪漫》这部电视剧,感慨人生的同时也勾起了我对往事的怀念。很久以来,一直想写写乐团几个朋友的趣事,可总怕写不好。最近看到大个儿的乐团人物志把当年很多的糗事都抖搂出来晾了一遍,哥儿几个很是想报复一番,干脆我也就不忍着了,省得以后忘了。

言归正传,这次我先从大个儿说起。

(一)屁驴顽主

大个儿身高188cm,在我们几个人中算是最高的。年轻时仪表堂堂,经常自诩“玉树临风”,然而时过境迁,据说现在体重又超过200斤了。前年结婚和老婆去了赛班岛,还在沙滩上玩漂浮照,看他悬空的样子,我真担心他把岛给砸沉了。虽然我出国后联系少了,但乐团的兄弟们永远是我的铁哥们儿,忘不了一起渡过的十年岁月,忘不了那捣蛋的往事,也忘不了一起经历的重重考验与风风雨雨。只要一听见当年排演过的曲子,眼前立刻就会浮现出那熟悉的情景,标记着青春的岁月。

认识大个儿是在1996年,当时初一,我在12班,大个儿和二肥在9班,二哥在11班。

高中时,二肥在2班,火星鼠在3班,大个儿和二哥在5班,高非在6班,我在7班。

大学时,除了二肥和高非之外我们又都跑到了南开。

其间还经历了中考高考、艺术特长生考试、军训、学农、两次出国演出……

总之,从实验中学热风交响乐团到南开大学学生交响乐团,整整十年。

不知从何时起,大个儿成了我们这伙人的核心。由于家远,每天都骑着一辆烧油的助力车,一走起来就“砰砰砰砰”地响,真正的摩托都显得高大威猛,而他的车挫了一大截,故而得名“屁驴”。他到哪都是一副嬉皮笑脸的样子,俗话说京油子卫嘴子,他的这张嘴真能把活人说死把死人说活,每天都一套一套的,而且仗着自己头脑爆发力不错就左损这个右损那个;偶尔还自诩为流氓参与一些打架斗殴事件,并为此被全校点名批评过,所以说大概就是电视剧里所说的“顽主”形象,考虑到他的坐骑我们就暂且称其为“屁驴顽主”吧。

(二)礼堂里的几个瞬间

屁驴顽主的乐器是长号,记得我参加的第一次排练的曲目是《双鹰旗下进行曲》,长号solo还满多的。管乐队演的曲子十有八九都是军乐,铜管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所以大个儿、二肥和二哥等人准确节奏,有力的和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他们的严肃认真仅限于演奏时,只要一休息就原形毕露了。

记得那时排练间歇时,经常发生嬉戏追打事件。典型的场景是这样的:“通通”地两声,二哥在大个儿的后背上猛凿了两拳,转身就跑;大个儿回头笑骂一句“××××”,就开始追。舞台上就那么点地方,摆满了贵重的乐器、谱架等等,却丝毫影响不了他们的速度。只见二哥戴着眼镜咧着嘴在前面跑,跳过了一个又一个圆号、一个又一个黑管,还时不时地后头看看,大个儿在后面边骂边追,也跳过一个又一个的圆号和黑管。两人那动作都能赶上准专业级的刘翔……而且如入无人之境,不管不顾,吓得很多女生尖叫着闪避……不过神奇的是,我印象中还真没有一次有哪样乐器被损坏的,碰倒的全是谱架……

乐团每周六下午排练,不过我们为了“练乐器”,每天中午都从学校礼堂的后窗爬进去,在里面吃午饭、神侃,或者装模作样地看看书。中学六年,我们感情最深的地方就是礼堂,这里不仅记忆着几乎每次排练、还记忆着无数精彩的瞬间:

记得有一次我们在礼堂里踢球,大个儿吹嘘自己头球如何了得。于是,我负责守门,二哥起角球,大个儿负责头球,球门就是整个舞台。这舞台大概有10米宽,高出下面观众席大概1米。二哥站在台下的角落,推了推眼镜,攒足了劲,一脚起了个前点,口中还不忘自己配个音:“adiiiii~~~ ” 只见大个儿两眼一逗,看准时机来了个标准的鱼跃式冲顶,并大喝一声“嗨!~~” ……

……

然而,不幸的是,只听一声闷响,球旁若无人地飞了过去,大个儿的下巴却结结实实地撞在了舞台前沿上,那真是五味杂陈、痛不欲生了……

作为艺术特长生,我们也总喜欢以音乐来表述自己的心情。大个儿和他姥姥非常亲,可惜老人家在我们上高中时去世了,大个儿悲痛的心情明显地写在脸上,我那时也不大能安慰人,就找来了阿尔比诺尼的《柔板》,这曲子我觉得写出的是对故去的人一种深沉的追忆,悲痛之余又流水般前进着,低沉的旋律中仍透着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当音乐被扩音器放大到礼堂的各个角落时,那旋律紧紧抓住你的心,让人热泪盈眶、将目光不由自主地抬向高处,笼罩苍穹般的深沉带人穿过幽暗的岁月,让记忆随风飘去……

除此之外,当年我还给喜欢的女生写过情书,写的时候是认认真真听着老柴的《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写的,那不是柔情似水的感觉,而是坚决果敢、铿锵有力的爱:好似一个勇往直前地战士被炮弹击中,倒在地上凝视着那纯净的蓝天白云,滤去了人世间功力的世俗琐事,只有心中那份真挚、热烈的真情,恰似心中的信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回味……写完后,我找大个儿帮我参谋参谋,并且放这首曲子,边听边读。大个儿体会到了其中的意境,看完后立刻问:“这封信你是听着这音乐写的吧……看得我都快哭了,挺让人感动的”…… 果然,没有了这首音乐的配合,这封信效果大打折扣,该mm最后给我的回复:“和你在一起感觉太沉重了”,使我的早恋理想化为了泡影……

(三)浇花

上述似乎有些沉重,而且跑题了。大个儿若是只有上述事迹,就说什么也算不上顽主了。下面这件事才更具有代表性,鉴于此事确实可能有损颜面,多年来我很少提及。不过时过境迁,谁年轻时没做过点调皮捣蛋的事呢?所以,为了避免将来忘了,我就爆个料吧,当事人可不要怀恨在心哪……

负责乐团的高主任后来知道我们每天都往礼堂里爬,就干脆做了个顺水人情,把礼堂钥匙给了我们几个,让我们有时间多练练乐器。

这礼堂大概能容纳300~500人,冬暖夏凉,有钢琴、有舞台、有桌子、有椅子,还能放音乐,有足够的场地给我们折腾。美中不足就是没有水,离厕所远了点。没水倒还问题不大,每次我们吃完饭,都用舞台的幕布擦擦手就ok,但离厕所太远这件事最终造就了一段“浇花的故事”。

当时的乐团团长比我们大一届,这里就叫“头儿“吧,头儿平时总是一本正经的样子,白白胖胖的,看起来是个好学生,见了我就总是问:“南皓,知道什么叫以太吗?知道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吗?”很有学问的样子。

学校为了美观,养了一些热带植物,冬天的时候外面太冷,就把它们推到礼堂里以防冻死。头儿每天中午都十分勤奋地练圆号。一日,他练圆号我练长笛,忽然听见圆号声停了,只听哗哗的流水声……我觉得这不对啊,礼堂里没有自来水啊,水洒了也不能持续这么长时间吧。于是乎,我回头一看,只见头儿一脸严肃地、义正词严地、认真地对热带植物解决着内急……我问他,他振振有词道:“厕所实在太远,花搁在这儿,尿是很好的肥料啊!这叫一举两得。“的确是个一举两得的好事,从此以后,兄弟们就自然竞相效仿,并美其名曰“浇花”。这几株热带植物在我们几个的精心浇灌下茁壮成长,冬天不但没冻死,还越来越茂盛……

然而,夏天不可避免地到来了:热带植物被推了出去妆点校门了。一日,大个儿内急,憋得是满脸通红,厕所太远,现在跑着去肯定是来不及了。于是,我们就说,外面找个地儿解决去吧。话音刚落,只见门口几个女生嘻嘻哈哈地游戏着。大个儿绝望了,奔着礼堂的后面的一个角落就冲了过去,“嗨”地一声在墙角处痛痛快快地放了水,可那地方地势高,“水”顺着地势就朝前面流了过来……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哥几个觉得这样下去可不成,几经寻找,发现了钢琴后面的墙角处,地板破损了一块,有个洞!哎,这不是上天眷顾我们吗?好嘞,就是这儿了!此后,我们就当那洞里有花,认真地浇灌着,不过这事我干得不多,大个儿和老二却乐此不疲,有时还比个赛什么的……

后果?就是:钢琴那儿不能坐人了,那个气味简直像动物园……排练时,弹钢琴那兄弟的表情就像遭了核辐射……高主任也怀疑过我们了,但大个儿一口咬定:“不知道!”……

后来,礼堂装修了,不能让我们随便进了,恩师高主任又十分慷慨地把他的私人办公室借给了我们,每天中午还都出去。这下好了,我们的据点转移到了他的办公室。这间办公室是临时的,以前是个化学实验室,有很多水池……我觉得,以前那还勉强说得过去,现在往水池里“浇花“就实在太不雅了。况且,厕所也没那么远了。然而,大个儿可不愿听我的劝,每天中午在高主任的办公室里和二哥等玩“拱猪“,其间如果内急,站起来就大义凛然地在水池里解决,嘴里叼着烟,还说着:“借绝对没事儿,高主任板儿闻不出来!”那表情,从容不迫、天经地义,估计即使这时有个女生从这过,他都能正常发挥……

终于有一天,高主任下午回到办公室,被这个气味熏得差点没晕过去,感到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便义愤填膺地来到了大个儿他们班门口,质问道:“YYP在吗?“ 当时正好是课间,大个儿出去了,很多人一看老师来了也都不敢大声说话,二哥(他俩同班)一看老高来了,就赶紧走过来,问:“高主任,您有什么事吗?” 高主任斩钉截铁、雷霆万钧地吼道:“告诉YYP,以后别再在我的办公室里尿尿了!!!!太不像话了!!!!!!!” ……声音之洪亮,振彻楼宇,时间仿佛停止,只见楼外:无边落木潇潇下,成群大雁排排飞……一秒钟之后,哄堂大笑,同学们前仰后合,大个儿就此“盛名满天下”……


(四)才华

大个儿虽然学习成绩不咋地,但却是个很有才华的人。长号虽然有个别高音吹不上去,钢琴曲却自己创作了几首。我记忆很深的就是《倾诉》,当年被我和二哥百般嘲讽,然而直到现在那旋律有时也会惊现在我的脑海中。去年他结婚时,还和磊姐自创自演了一首《蝶恋花》,录成CD,保存下来。很遗憾我错过了好兄弟的婚礼,但这首曲子却保存在了我的mp3中,时不时听一听。要说印象最深的一句,那绝对是:“那蝴蝶~~”。听过这首歌的人,你懂的。

大个儿最发达的才华还是他的社交能力。这方面绝对是我等的楷模,2001年我们考入南开大学,学校成立了学生交响乐团,新成立乐团必然需要选个团长什么的,本来大家以为强手如林胜负难料,没想到大个儿以绝对优势取胜,不得不服啊!大学期间,我们都把乐团当自己的事业干,为乐团不辞辛苦废寝忘食,通宵抄谱、排练演出组织协调啊等等,都是亲密无间的“战友”。大个儿的社交、组织能力,三个我绑一起也未必是他对手,从普通同学到外国指挥、从作曲家到录音师、从声部老师到学校领导、从流氓到怪鸟、从闷葫芦到侃爷,反正是和他接触的人,有个十来分钟就能跟他称兄道弟的,真是一种魔力,令人叹为观止!


作为大个儿,他的身体素质也是不错的。

记得大一之后我们必须从校区搬家到本部,假期里还没有分配宿舍,乐团女生被安置在临时宿舍,男生们便被集中在排练厅楼上的会议室里打地铺。这下可热闹了,京油子卫嘴子四川龟儿子,一应俱全。无聊了大家便打牌,输了就得脱!在大家的陷害下,大个儿已经输得就剩下一条内裤了,结果这局又是他输。我们都以为他会狡辩而不脱光,没想到用不着我们催,他就大大方方玩起了天体运动,还被人追着在楼里裸奔了一圈……而北京来的几个哥们认为大个儿就是嘴上功夫厉害,动手不行,围着他非要把他撂倒。那情景,仿佛一群相扑站在凉席上切磋技艺!结果,淼哥刚冲上去就被大个儿按趴下了,连声叫:“哥我服了我服了……”,星爷、煜哥也好不了哪去,可见大个儿武功也还凑合,可能和高中时打架多有关吧……

大个儿拳脚还成,内功也不错。记得大学时有次他在宿舍专心致志地打游戏,淼哥捉了一只蟑螂,咔嚓就掰成两半扔进了大个儿的水杯。大个儿游戏玩得正憨,想都没想抓起来就“咕咚咕咚”地喝了够,等放下时才发现水中剩下的半只蟑螂……之后的暴力事件是难以避免了,不过大个儿抵抗力不错,几乎没有影响,虽然嘴上总说自己好几天拉稀,但毕竟没人有兴趣去检验,看他捶人的气势估计只是个借口罢了。

回忆实在太多,要都写就快能出书了,现在已经接近凌晨两点,今天就先写到这吧,望各位喜欢。再贬损大个儿形象,估计回国就要挨整了……警察同志,别介意啊,讲几段当年的故事而已!想到哪,我就写到哪,其实相比大个儿,二哥和老高更是乐趣无穷,下次继续。

 
留下评论

Posted by 于 4月 27, 2011 在 怀旧

 

驴行天下之罗马(五) 2011年3月27日

2010年4月11日

参观了真理之口、卡拉卡拉浴场、罗马市立博物馆后,我们在西班牙广场小憩片刻,便前往万神殿。

万神殿也叫万神庙,是古罗马到今天保存最完好的建筑。文艺复兴以来,她便是欧洲建筑设计师心中的经典,很多人来此取经,又有很多建筑都是仿造她的造型而建造。她由两部分组成:前面的门廊和后面的圆形大殿。门廊部分共有16棵12.5米高的花岗岩立柱,当年柱廊上还覆盖着镀金的青铜板,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而更具特色的是她的主殿,主殿为圆柱形,上面在封上一个圆弧形的穹顶,给人一种空间广大、直通神明的庄严神圣之感。主殿直径43米,从地面到天花板最高处也是43米。穹顶中心有一个直径8.9米的圆形天窗,是整座建筑的唯一采光点。尽管如此,殿内的光线还是足够看书用的。

她之所以称为建筑经典,主要是因为以下两个原因:

1、巨大的穹顶是混凝土浇筑而成,而如果采用今天的技术建造这样一个穹顶是会坍塌的;当时的人们却做到了,是因为他们采用了来自维苏威火山的火山灰混在其中,而且越往上越用重量较轻的火山岩,而且厚度也由底部的5.9米减少到了1.5米。所以万神殿的穹顶才能屹立2000年不倒。这显示了古代罗马人民的聪明智慧。

2、在视觉效果上,为了突出建筑物内部面积的广大,设计师采用了两个办法:首先是在穹顶是做成凹格,并且五圈凹格每圈的数量都相同,这样人在地面上看就会觉得穹顶很远,也就是很高;然后,地面的圆心部分略微突起,站在中心的人环视四周,就会有一种空间变大了的视觉效果。

她的简要历史可以概括如下:

1、诞生:始建于公元前27年,屋大维打败安东尼和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之后,成为罗马皇帝;为纪念自己的丰功伟业,他令部下修建了这座庙宇。

2、重建:公元80年,一场大火将庙宇烧毁。45年后,哈德良皇帝下令重建。

4、出嫁:公元609年,拜占庭皇帝将此庙赠送给了教皇,万神殿从此成为教堂,更名为Santa Maria ad Martyres(圣母与殉道者教堂)。(所以,我把万神殿称为“她”)

5、考验:16世纪,教皇乌尔班八世(Maffeo Barberini)命令将门廊天花板上的镀金青铜板取下并熔化,用以制造圣彼得大教堂祭坛的天盖和圣天使堡的80门大炮;作为“补偿”,教皇给万神殿配上了两座高塔。这引起人们很大的不满,罗马流行着:“野蛮人没有做的事情,巴贝尔尼做了”的歇后语,以讽刺其破坏文化的行为(野蛮人在意大利语中称为“Babari”)。这两座高塔最终在1883年被拆除。

6、成熟:文艺复兴以来,万神殿变成了伟人公墓,最著名的便是拉斐尔。

说了这么多理论,读者也许会觉得枯燥。虽然我是文科出身,但当年如果我选择理科的话,我会学什么专业呢?首选就是建筑设计。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我很赞同,建筑是既富有艺术气息又有很大实用价值的产品。让一些没有艺术思维的人去当建筑设计师,结果只能将一座城市变得单调而丑陋、没有文化没有底蕴。我对现在国内很多城市的建筑缺乏文化底蕴或是盲目模仿欧洲样式感到可耻,堂堂中华文明古国怎能邯郸学步?Einfach做自己,才是正确的选择。

好,宣叙调与咆哮告一段落。发图如下:

(上图:万神殿外这一抹阳光,是不是有点像“帝国的余辉”?)

不巧的是,我们去的时候,万神殿正在维修,所以照不到她的全景,略有遗憾。

万神殿出来,下一个目标是圣彼得镣铐教堂。这里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有两样珍宝:圣彼得殉道时所戴的镣铐,以及米开朗基罗的雕塑“摩西”。

圣彼得(San Pietro)就是前面提到过的耶稣的大门徒,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就是以他的名字而命名,他的墓就在圣彼得大教堂祭坛的正下方。传说当年他因为心中愧对耶稣,而选择了被倒着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方式,死得壮烈。这座教堂里就珍藏着当时戴过的镣铐。据说,这镣铐在他殉道之后被运往了君士坦丁堡,后来又被作为圣人遗物运回了罗马。神奇的是,镣铐到达罗马时已分成两段,但当人们把它们放在一起时,两段镣铐又自动合在了一起。这当然是宗教传说了,今天我来到这里,对圣彼得想说的就是:我很佩服他勇于为信仰,为心中的真理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的“摩西”美术教科书上经常出现的人物。他是一位先知,曾带领在埃及饱受苦难的犹太人离开埃及,前往上帝给他们的“应许之地”。因此,不仅在基督教的《圣经》里,在犹太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中,他都是一位很重要的先知。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以前和一个德国朋友聊起过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恕我才疏学浅,在此愿就此话题与诸君探讨一二。

1、相同点:他们的上帝/真主/耶和华是同一个神(只不过,伊斯兰教和犹太教都直接崇拜真主/耶和华,而基督教是通过上帝的“代理人”耶稣基督);他们都有末日审判的思想,即世界末日时该神降临世间,决定每个人的命运(上天堂还是下地狱)。

2、不同点:耶稣的弥赛亚身份的判定。首先明确一个概念,就是弥赛亚(也称基督)是一种身份并不是指一个人,即上帝通过受膏仪式(将油膏涂在身体上)而赋予了特殊权力的“代理人”,这些人会称为先知/救世主,传达神的旨意,在世界末日时重新降临以挽救人类。

基督教认为:“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他就是弥赛亚,因此称为耶稣基督,他的种种生平、言行和神迹都符合圣经的预言。他就是救世主,他死后复活并宣称自己在世界末日时会再次降临。”

犹太教认为:“耶稣不是弥赛亚,他不符合犹太教中弥赛亚的条件,救世主不会是凡人。因此救世主仍没有出现,我们还要继续等待下去。”

伊斯兰教认为:“耶稣是弥赛亚,但不是上帝的儿子,任何把神人化的思想都是错误的。耶稣作为一个先知,与其他先知一样,而且他没有死,而是直接升入了天堂。他作为救世主,世界末日时会到来的。”

好像有点跑题……我没学过宗教,也不是信徒,没有更精确的理解了。晚上我们用罗马之乐宾馆的Fr.杜给的优惠券去品尝了罗马百年冰淇淋老店,好像味道不错,不过时隔1年之久我有点忘了味道究竟如何了。利用这三天时间,南氏旅行团充分发挥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将罗马主要的景点都参观了一遍,连准专业穷游er炯也对罗马的参观发表观点:“知足了。”

罗马是我至今去过的城市中最喜欢的一座,处处有历史、处处有文化、遍地是艺术、遍地是阳光、充满阳刚的气息却流动着奔放的美女。而且一切都是那么鲜活,难怪有永恒之城的美誉。

美中不足的是秩序感不如德国,尤其是号称“世界最危险”的罗马地铁。来之前几乎每个来过罗马的朋友都向我描述过他们被偷的经历,不是丢钱包就是丢相机……所以,我做了十分充分的准备,每个人不但将所有证件、银行卡都留有复印件和电子版,而且大面额现金都要求放在很里面的口袋,物品分多个口袋存放,明显的口袋故意放一些不值钱废纸作为疑兵,而且互相盯着彼此的包。走路坐车都环顾四周,充满警惕性。可能是准备充分,人品还说得过去,小偷没有对我们下手,包括后来去南部的黑手党总部那波里也没有出现任何麻烦的情况,实在幸运!

下面发几张图:

(上图:公元前44年,凯撒就是在中间的台阶上被反对派刺杀)

(上图:帝国广场大道在周日可以步行)

(上图:竞技场与君士坦丁凯旋门)

(上图:许愿池是情侣们夜晚体验罗马的好去处)

(上图:罗马Termini火车站的睡袋哥)

(上图:人称“打字机”的Emanuell二世纪念堂)

(上图:罗马人的幸福)

(上图:远眺卡拉卡拉浴场)

 
留下评论

Posted by 于 3月 27, 2011 在 Travel, 旅游

 

驴行天下之罗马(四) 2011年3月27日

今日有空,继续驴行。

2010年4月11日

罗马的名胜古迹实在太多,以致走马观花也至少需要3天时间。今天是第3天,最轻松的一天。

早饭后,我们坐地铁到Circo Massimo站,出来沿帕拉迪诺山丘南麓向西北前进,右侧是古罗马时期的赛马场,如下图(后面帕拉迪诺山就是古罗马宫殿遗址):

从赛场的空地来看,这里至少可以容纳几万人观看比赛。伟大属于罗马,这话不是吹的。在欧洲,2000年前的罗马远比1000年前的中世纪modern得多!即是放在今天,这个规模也足以令人震撼。

继续前行100米,我们来到了St.Maria Cosmedin教堂(希腊圣母教堂)。这座看似平常的教堂之所以每天都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排队参观,是因为这里藏有著名的“真理之口”。“真理之口”很低调地站在教堂的门廊里,门前也没有任何宣传画,因为世界各国的美术教科书以及1953年拍摄的《罗马假日》早就把它打造成了世界明星。作为一个古老的井盖,“真理之口”现在每天要做的,就是淡定地和世界各地的fans拍摄合影。

如没记错,教堂是9:30开门,我们9:00就到了。时间还早,我们便到教堂对面的花园和台伯河畔散了散步,享受了一下罗马的清晨,如下3图:

(上图:希腊圣母教堂外景,真理之口就在最左侧的柱廊中)

(上图:希腊圣母教堂旁边的雅努斯凯旋门)

雅努斯(Janus)是罗马人的门神,据说古罗马士兵出征时,都要从这座凯旋门下通过。中国也有门神,看来古罗马人的思维和中国人真的很像。2000年过去了,现代意大利人仍然在很多方面保持和中国人相似性,如下图:

(与中国相似,意大利的街头也不乏在汽车等灯时散发小广告的志士!)

9:30,教堂开门了,尽管我们已经来得很早,但仍不知被从哪冒出来几个俄罗斯旅行抢先排在了我们的前面。教堂的看守打开大门的那一刻,我回头一望,队伍已经不见了末尾。因此提醒想要来这里参观的朋友们,一定要早来!其实参观真理之口就是照张相而已,最多5分钟,但若为这5分钟排上1小时的队就太得不偿失了!

参观真理之口理论上是免费的,但是在你与它合影后打算离开时,有一张桌子横在那里让你“为教会献点爱心”,貌似每人不能低于1欧元。有些人抱怨说看守赚外快耍流氓,照1张相就要1欧元吗?对此,我的办法是:嬉皮笑脸地照了好几张,以致于后面的人等得都快不耐烦了才从容结束。实在是太值了!(是不是非常小市民啊?呵呵……)真理之口虽说出身于古罗马井盖世家,但是它真的具有某种魔力,我就说了一句“西方媒体是客观公正的”,就被咬成了下面的样子:

(纯属搞笑,尽管模仿!)

参观完“真理之口”,我们又原路向东南方向步行了大概1500米,来到了卡拉卡拉浴场(Terme di Caracalla)。公元216年,即东汉建安21年,曹操自封魏王,立曹丕为世子,大汉王朝已经日薄西山了。与此同时,由于时差原因,西面的罗马帝国情况还不是很糟,赛维鲁王朝的第二任皇帝卡拉卡拉在这一年完成了这一庞大浴场的修建工作。

卡拉卡拉的父亲Septimius Severus是出生在利比亚的Pannonia行省(即今天的克罗地亚、波黑地区)的总督,是罗马第一位来自非洲的皇帝。卡拉卡拉本人也带有一定的北非血统,看雕像长得也有点像阿拉伯人,而放在他政绩首位的,就是良好的“维稳”工作:公元212年,他授予所有的自由民以“罗马公民”的身份。拥有这一称号的人不仅与奴隶有着本质的区别,而且还享有一些特权:比如不会被判处死刑(叛国罪除外)、不会因债务沦为奴隶等等;当然义务也是要承担一些的,比如:交税、服役等等。但不管怎么说,这一做法扩大了帝国的统治基础,增加了税收和兵源。公元217年,卡拉卡拉野心勃勃地要对帕提亚(也就是中国史书中的安息帝国,位于今天的伊朗)用兵。然而维稳工作出色的卡拉卡拉却对自己的人身安全工作过于懈怠,他竟然在路上被自己的卫队士兵暗杀了,原因嘛史学家众说纷纭,有的是说是这名卫士长期得不到晋升感觉不爽,有的说是卫士的哥哥被卡拉卡拉判了冤狱等等……反正不管怎么说,卡拉卡拉是被刺杀了!而且皇位也被他的卫队队长篡夺,因此我认为这是一场军事政变。

卡拉卡拉虽然挂了,不过他建的浴场一直保留到了今天。这座浴场的规模再次证明了罗马人的大手笔,连前一天去的圣彼得大教堂,也没有这座浴场大!实际上,这座浴场是世界上古往今来最大的“洗浴中心”,没有之一。

买了门票,我们租了中文的讲解器,边走边听。浴场当年可容纳2000多人,分为冷水浴、温水浴、热水浴、桑拿池等等,不仅如此罗马人还把这里作为休闲场所,因此还有会议室、健身房、图书馆等附属设施。奴仆们在地下用烧炭的方式将水加热,热水又给地板加温,形成了独特的供暖系统。而且浴场建筑所用的是天然火山灰混凝土,其方式方法也成为了后世楷模。

另外,在参考维基百科上日文介绍资料时,我发现了下面的一段话,想想便十分搞笑:

“カラカラ浴場の建物群は、ただの浴場よりもむしろ娯楽性の高いレジャー施設であった。また、古代ローマの帝政期以降は男性間の同性愛行為がごく自然な性行為と見なされていた事もあり発展場としての役割もあった。”

貌似是说古罗马帝国后期,男同性恋已被社会广泛接受,因此……

 

参观完卡拉卡拉浴场,我们赶紧乘地铁回到Termini,参观了罗马国立博物馆(Museo Naz. Romano) which 收藏有很多古希腊罗马的雕塑珍品,门票6欧。由于作品很多,详细说起来太多太细,我就选2件自己喜欢的上传点照片与诸君分享吧!这个博物馆,对于爱好雕塑的朋友来说,是一定要来的。

(上图:浴场附近的长跑比赛。)

(上三图:塞琉古王子铜像)

(上图:掷铁饼者。右侧为古希腊雕塑原件,左侧为罗马时期的复制品。)

未完,待续……

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

 
留下评论

Posted by 于 3月 27, 2011 在 Travel, 旅游

 

28年,13国,120城市,继续努力中……

承蒙李浩同学推荐,在TripAdvisor上标记了至今为止所到过的城市。
原则是:路过不算,必须是实际停留过。虽然想了1个多小时,但估计还是会有些许遗漏,不过对全局没有决定性影响,故献图如下:


说明:
1、蓝色标记表示favorate cities,如下:
罗马、北京、汉堡、维也纳、青岛
2、故乡:天津。
3、截止日期:2011年3月16日
4、希腊等目的地计划中……

以上

 
留下评论

Posted by 于 3月 17, 2011 在 Travel, 兴趣, 旅游

 

驴行天下之罗马(三) 2011年3月8日

4月10日

梵蒂冈博物馆设计有固定的参观路线,所以游客不必担心错过某些艺术品,单程游览粗略地看也需要4小时左右。所以如果来梵蒂冈参观,最好的安排就是上午博物馆,下午大教堂。

参观完博物馆,我们决定先填饱肚子。中午的罗马,阳光明媚,空气里带着春天的气息。绕着梵蒂冈城墙,我们来到一家餐厅。就餐就没什么可说了,饭菜一般,旅游景点附近价格也不太厚道。不过我们有说有笑,未收影响。

酒足饭饱,我们继续前行,便来到了圣彼得广场(Piazza San Pietro)的北部入口,如下图:圣彼得广场就是耶稣的大徒弟圣彼得老兄殉道的地方,彼得同志当年冒着杀头的风险来罗马传教,效果不甚理想,抑郁中正要离开,忽然接到了神的指示让他留在这里继续地下工作。不过没有余则成那么幸运,彼得同志不久便暴露了,最后在这个地方被残忍地钉死在十字架上。不过一个男人的成就不仅体现在他活着的时候,死后数百年仍被人传诵才是正道。彼得同志就是这样一个有成就的人,世界最大的天主教堂,教皇御用的宗教圣地,就是以他的名字来命名。

罗马还有一处与彼得有关的教堂——彼得镣铐教堂,那里不但保存着彼得殉难时所戴的镣铐,还有一尊著名的雕塑:摩西。关于这个教堂,后文我们还会讲到。

话说我们就这样来到了圣彼得广场,巨大的广场由很多巨型多利安式石柱环抱而成。每根石柱都要好几个人才能环抱。广场上人山人海,只见想要参观大教堂的人从广场西北部的入口一直排到了广场东部。我们一声叹息,然后加入了排队的大军。

据说圣彼得广场可以容纳50万人,看来今天算是人少的。很快,我的预感便得到了应验,队伍虽长,走的还是挺快的。因为入口处仅仅是在进行安全检查,并不收门票。不过我们的队伍内此刻发生了分歧:考虑到大教堂的穹顶只开放到17:00,我建议先去登顶然后再看教堂;反贼们听说有500多级台阶要爬,纷纷表示抗议;内奸以和四川女孩也表示太累。最后决定兵分两路,一切凭自愿的原则。我和赵炯(忠臣)按原计划:登顶、参观教堂,而后去圣天使城堡;另一路由小黑负责,和3个MM参观大教堂,之后自由行动。

兵分两路之后,我和炯的行进速度明显加快了。正如上文所述,个人认为,来到梵蒂冈如果不登上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一览众山小”的话,是十分遗憾的。人生短短几个秋,尽量不要留下什么遗憾。王安石同志早在北宋年间就总结道:“世之奇伟瑰怪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此处课程奇伟,却不甚险远,对于我这种喜欢装成驴行家的人是绝对不能错过滴。

穹顶是要收门票的,好像是7欧元,记不太清了。票分为两种,一种是坐电梯上去,其实也就上到一半,剩下的一半还得靠脚力;另一种自然就是全程靠自己往上爬了。关于这个问题,我和炯没有丝毫犹豫,立刻选择了后者。所谓穷游、驴游,省钱是王道,这点体力对我们来说还是可以的。

买了票我们三步并作两步冲了进来,见到楼梯就扑了上去。这里的楼梯是旋转式的,转着上去,其实很缓,根本不费劲。大概只用了3分钟,我们便来到了大教堂顶部的平台,从这里往上就没有电梯了。进入穹顶内首先可以俯瞰下面的教堂内景,照片上看效果一般,身临其境还是能感受到一种神圣庄严与宏大的气氛的。之后的路程就像绕着穹顶的外侧向上盘旋,空间比较狭小,只容1人通过,而且站不直。Like this:

这段路由于人多,走了一阵,好在前面有几个身材不错的mm,走累了就抬头看看顿时又有了动力,嘿嘿……如果说登上顶端走到平台那一刻的感觉,还确实像杜甫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种壮观的景致不适合用文字形容,还是看照片吧:

图中,可以看到不但整个梵蒂冈尽收眼底,罗马城的主要古迹:圣天使堡、万神庙、斗兽场都清晰可见。当天天气也不错,我们在这里绕了好几圈,饱览了360度的全景才依依不舍地返回大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是世界最大的教堂,没有之一,可以容纳6万多人同时祈祷。走入其中,仿佛步入了珍宝馆,两边的雕塑和绘画尚且不提,脚下的地面也是大理石所制。我参观过的教堂也不算少,不过这里可能的确是规模最大的,从入口处向里走,左顾右盼地行进了半天,还离祭坛有一定的距离。

祭坛华盖上的青铜是1633年从万神庙的屋顶移来的。想必是教皇看古罗马留下的这座建筑供奉的是希腊诸神而非上帝而感到这无足轻重吧。忘了说了,整个圣彼得广场和大教堂的设计师叫做贝尔尼尼。他是17世纪最富才华的设计师之一,罗马很多文化古迹都是他的作品,再如圣天使桥、四合喷泉等。

天主教是我部分家人的宗教信仰,所以来到此地我也毕恭毕敬地做了非专业级的祈祷,祝福他们幸福健康,真希望有一天能够有能力邀请他们一起来这里,接受天主的赐福。

圣彼得大教堂的地下还有历代教皇的陵寝,我们匆匆参观之后就赶往下一个目的地了。总得来说,梵蒂冈不但具有独一无二的宗教意义,也具有独一无二的艺术价值,来这里参观不虚此行。而且因为梵蒂冈也是主权国家,因此我到过的国家数又增加了1个。

从梵蒂冈出来我和炯步行向东,来到台伯河边,准备参观著名的圣天使城堡。先隔街远眺一下:

圣天使城堡本来不是城堡,而且和天使也没有关系。他本是罗马帝国哈德良皇帝的陵墓,建于公元136年,东汉永和元年(和豆浆也没什么关系)。来到罗马让我最为郁闷的就是这里的古迹保存真的相当完好,哈德良皇帝的陵墓历经2000年风雨至今仍是屹立不倒、生机勃勃。同样是2000多年岁月,我去过西安的未央宫遗址,那就真的只剩下遗址了,巨大的夯土台让人想像一下当年恢宏的气势,其他的就什么都没有了。想想中华几千年文明史,留到今天的古迹却多只剩下明清时期的建筑,阿房宫、大明宫,多少恢弘壮丽的奇观都在战乱中付之一炬,欲哭无泪,欲哭无泪啊!

哈德良皇帝统治时期,罗马帝国面积600多万平方公里,北非、西亚部分地区,直至英国不列颠地区都在帝国的控制下。欧洲历史上,自罗马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哪个国家能够独自控制如此大的领土,法国的拿破仑、德国的希特勒都曾试图这样做,结果都失败了。关于哈德良先生,我比较熟悉的是他为了维持罗马在不列颠的统治而修建了哈德良长城。可见不仅中国有长城,罗马也有。虽然规模小很多,但功能是相同的,即:抵御野蛮人的进攻。罗马此时已由扩张领土的攻势转为守势,不列颠岛北部的野蛮人不断骚扰罗马边境。哈德良皇帝的朝廷内估计也有过一番争论,不过本着“修了长城胡虏一年来一两次,不修长城胡虏便会天天来”的原则,他最终下令动工。历史证明,这一决定是正确的,此后一直到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夕的407年,罗马才丢失不列颠,也就是说哈德良同志的城墙保质期大概达到了300年。因此,作为一个有作为的成功人士,哈德良就为自己修建了这座堡垒般的陵墓。

这座陵墓由哈德良本人亲自设计,是一个底座呈方形,四角有塔楼,中间呈圆形的建筑。中间的圆柱体直径64米,高21米,当年里面是夯土堆,哈德良和他老婆住在里面,上面有他自己驾马车的铜像。哈德良之后很长时间,这里都是罗马皇帝的墓地,直到公元590年,当时的教皇做了一个梦,梦见天使降临人间消除了病魔,因此将哈德良先生的陵墓改成了圣天使城堡!后来,教皇发现梵蒂冈虽然好,可是不禁打,老哈德良先生的墓虽然年代久远,可质量还真是非产地过关。因此,由修建了一条从梵蒂冈直通圣天使堡的专用通道,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迅速躲入城堡避难。1527年,神圣罗马帝国的查理五世who has西班牙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两个头衔,由于教皇与法国勾结反对他从而入侵意大利(真够乱)。这位皇帝说着很流利的法语,却指挥着西班牙与德国军队处处与法国为敌,他的军队洗劫了罗马。这次劫难中,教皇就和数千市民躲在了圣天使城堡中,坚持了几个月。在保卫梵蒂冈的战斗中,教皇卫队中的其他国家士兵全都临阵脱逃,只剩下瑞士雇佣兵与来犯之敌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殊死搏斗,从此梵蒂冈只招瑞士雇佣兵。而那位查理五世除了洗劫罗马外还做了件有意义的事——资助麦哲伦的全球航行。

有点跑题,让我们回到公元2010年4月10日,继续我们的旅行。圣天使城堡(Castel Sant Angelo),门票多少钱不记得了,不过用Roma Pass可以打五折。步入墓穴,一股阴风吹来,简直比空调管用多了,十分凉爽。

(上两图:城堡内的通道。其中通往墓室一段需要经过吊桥,不过我摄影水平有限,实在是照不全)

圣天使城堡虽然本来是个陵墓,但是意大利人显然对所谓风水之类的说法不太感冒。登上城堡,这里是眺望梵蒂冈远景和俯瞰台伯河的绝佳位置,上午最好,像我们去的时候就是下午日落时分,太阳从西边照过来,拍照片逆光。不过下午在这里小憩,也是非常惬意的,like this:

(上图:前文提到的教皇的专用通道)

不同于当年被围困于此的教皇先生,我们在这里感受到的是轻松惬意的气氛,于是乎也买了冰淇淋坐下休息了一会,欣赏了城堡那雄浑浪漫的气质、单腿站立的鸽子以及城堡下花园树林里的芸芸众生。忽然想起以前在图书馆上自习看见落日的余辉照在纽伦堡古城而写的一首打油诗,放在圣天使城堡好像也基本ok:

红日烈长云,血染古城秋。岂在今朝没,明日又称雄。

打油诗吟毕,我们出城堡跨过圣天使桥来到了闹市区(圣天使桥当然也不错,只是限于篇幅就不再展开了,有几张照片倒是不错)。路过一家商店,我买了一幅简单的水彩画,画的是罗马的景色。之后,我和炯便来到了纳沃纳广场。

纳沃纳广场貌似也是刚才提到过的贝尔尼尼的作品,尤其是广场正中间的“四河喷泉”,健壮有力的人物造型代表了当时欧洲人熟知的四条大河:尼罗河、多瑙河、恒河以及美洲的拉普拉塔河。不过这天不巧喷泉正在维修,不能喷水。于是我们便主要欣赏了摩尔人喷泉。不过广场上最有意思的还是喷泉吸引来的人。广场上吹拉弹唱、吟诗作画、还有搞行为艺术的比比皆是。悠闲的鸽子、轻松的吉他、安逸的阳光,充满着拉丁的风情。

当然,人多的地方比较混乱,所以警察也多。我和警察聊了聊天,警察们很大方地答应与我合影。如下图:

后来回到纽伦堡才从一个意大利同学处得知,这两个警察不是一般的警察。她解释了半天我最终也没完全明白,不过好像其作用与中国的武警相类似。

不知各位读者是不是已经看累了,我写的也有点累了。不过,当时的我们似乎体力无限,当天晚上与小黑等汇合后我们还去了著名的许愿池和西班牙广场。虽然是晚上,这两个地方确实人山人海,无数情侣、游客穿梭其中,热闹非凡,这里不愧是沉淀了2000年的西方世界的首都。许愿池有个说法,说是许个愿望,便能在有生之年再回罗马。于是乎我们也本着节约的原则各掏出了1cent,许了愿,如下图(不过许的什么愿却忘了……):

4月10日,我们的行程大抵如此。灿烂的罗马却还有很多地方值得一去。亲爱的读者,如果你喜欢,敬请关注!(欢迎留言)

 
留下评论

Posted by 于 3月 8, 2011 在 Travel, 旅游

 

驴行天下之罗马(二) 2011年3月3日

(今天是2011年3月3日,意大利之旅已经过去了将近1年,驴行罗马的游记却一直没有完成。近日刚结束了Diplom学业中的最后1门考试,没灵感也有点时间,所以就再续前言吧!)

4月10日

经过1夜充足的睡眠,南氏旅行团又恢复了活力。今天主要参观梵蒂冈。

作为世界最小的国家,梵蒂冈却有着几乎遍及世界各个角落的影响力。梵蒂冈,拉丁语意为“先知之地”,位于罗马城的西北,耶稣门徒圣彼得的殉难处。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由于基督教已被尊为国教,罗马主教便逐渐成为这一地区的实际统治者,其地位相当于旧西藏的活佛或者阿拉伯的哈里发,扮演着政教合一的角色。罗马的历史总和汉朝的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当年君士坦丁尊基督教为国教正如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在其领土上也出现了类似“五胡乱华”的混乱局面。公元1世纪中期,一支生活在今天瑞典南部地区的日耳曼人开始南下,经过4个多世纪的辗转,罗马帝国灭亡后他们趁机攻占了意大利北部,并成立了伦巴第王国(直至今日,意大利西北部地区仍被称作伦巴第地区,首府为米兰)。8世纪时,伦巴第人在国王Liudprand的率领下扩张势力,攻占了意大利几乎所有被拜占庭收复的罗马故地。罗马教皇Stefan二世迫于局势,向位于今天法国的法兰克人求援。756年,安史之乱爆发后1年,法兰克国王丕平率军抄袭了伦巴第人的后方,解救了教皇。不但如此,他还好人做到底,把征服的伦巴第人的土地送给了教皇,史称“丕平献土”。教皇国正式诞生。

此后很长时间内,教皇于法兰克人保持着非常和谐友好的关系。公元781年,丕平的儿子(即叱诧风云的查理大帝)宣布教皇成为这一地区的最高统治者。教皇也是礼尚往来,于公元800年为其加冕,使之继承了罗马皇帝的头衔,成为“受上帝委托统治罗马帝国的伟大皇帝奥古斯都陛下”(Karolus Augustus a Deo coronatus magnus Imperator Romanum)。虽然查理死后他的帝国就分裂了,但是教皇却一直加冕其子孙,继承着罗马皇帝的头衔。终于,在962年,东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的Otto一世在罗马加冕继承帝位,成立了“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这就是德国历史上的“第一帝国”。

怎么样,历史联系起来了吧?我留学的纽伦堡便是中世纪德国皇帝的主要驻地,所以现在市中心还有个“皇帝城堡”。大部分德国皇帝碍于“师生情面”,与教皇基本上是井水不犯河水,但个别皇帝却比较有野心,只要教皇不听话了就兵戎相见,其中代表者如“红胡子”巴巴罗萨等。

言归正传,4月10日早上8:15我们便来到了梵蒂冈博物馆门外。高高的城墙似乎在告诉我们:“这里可是意大利与梵蒂冈的国界!”。梵蒂冈博物馆展示着几个世纪以来教皇收藏的艺术品,是世界著名博物馆之一。在我目前所参观过的博物馆中,若论藏品数量,恐怕仅次于巴黎卢浮宫。令人遗憾的是,很多旅行团都不安排游客来这里参观,也就是在圣彼得广场匆匆而过。来到梵蒂冈,基本上有三个节目是不容错过的:

1 梵蒂冈博物馆,镇馆之宝: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雅典学院》,《创世纪》,《最后的审判》

2 圣彼得大教堂,世界最大的天主教教堂,教皇举办宗教仪式的场所。

3 圣彼得大教堂的圆顶,登上圆顶,整个罗马城尽收眼底,也可一览圣彼得广场的磅礴气势。

由于全世界,有我这样想法的人有很多,所以这里每天都是长队如肉龙,有的时候甚至要排队等候2、3个小时。为了避免耽误时间,我们提前近1小时来排队,等候8:45开馆。今日同行还有一位在旅馆里认识的四川女孩,在法国读书,假期来意大利旅游。排队时,我不断研究着日程,思考着如何优化参观方案不留遗憾;小黑和小白则是卿卿我我、难解难分;忠臣和内奸则喝着咖啡;四川女孩则和后面一对法国夫妇聊了起来。

(Entrance of the Vatincan Museum)

我们运气不错,今天人不多,9:00我们就进入了馆内。现在国人出国旅游人数越来越多,各个景点中文服务业日趋完善,梵蒂冈博物馆为游客准备了中文的讲解器。不过本着“效率优先”的原则,我们只租了1个,一个人听然后向其他人转述。(实在是抠儿~~)

由于时间过去了近1年,而且展品也过多,我就选几个印象深的写一写吧:

(1)奥古斯都像。

(Statue of Augustus)

罗马在奥古斯都之前一直都是共和国,即军国大事主要由元老院商定。凯撒遇刺后,其养子屋大维击败竞争对手安东尼,杀死了凯撒和埃及艳后的儿子,建立了专制的元首制,从此罗马成为帝国。这里顺便提一下,古罗马选定继承人范围不限于自己的亲生骨肉,养子同样是由继承权的,因为他们之所以成为养子,是因为表现出色或者出于巩固家族间的关系而获得这种身份的。屋大维其实是凯撒侄女的儿子,说白了其实是孙子辈的,但凯撒看中了他收为养子,屋大维不但有了继承的资格,还不明不白地成了自己老爹老妈的平辈(这叫什么事儿啊……)。其实除了军事,屋大维更擅长的是政治,当年敢于刺杀干爹凯撒的元老们都被他用种种手段摆平了,以至于出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公元前27年,他公开表示要将权力还给元老院,比如交换埃及的统治权;元老院却坚决拒绝了,不仅如此还将帝国最富有兵源的三个省份(即今天的西班牙、法国、叙利亚)交给了他,并授予其“奥古斯都”(Augustus)称号。

他统治时期,罗马国富民强,疆域广大。他创立了常备军(包括海军),征服了亚美尼亚和高加索地区;在首都则大兴土木,自豪地宣称“一座砖城在我手里变成了大理石的城市”;开创了一些新的制度;罗马的文学也迎来了黄金时代。那些曾经极力反对专权罗马人,现在都陶醉其中,共和国时期的民主传统居然遭到了排斥与嘲笑。公元14年,奥古斯都去世。作为开国之君,他的名字从此被神化,成为罗马人崇拜的众神之一。

这尊奥古斯都像有2米多高,是公元前19年罗马帝国时期的作品。奥古斯都大帝意气风发,目光凛然镇定,步态放松,右手自然举起目视远方,仿佛号令千 军。最令人难以忘却的就是那眉目间透出的帝王风范,自信、坚定、无畏、至高无上!艺术家的技艺精美绝伦,竟能赋予这本来笨重呆滞的石块以如此传神的情态! 为了体现奥古斯都仁爱之君,或者他维纳斯后裔的神化身份,雕塑家在他右腿边还加上了一个骑海豚的小天使,严肃中添上了一点活泼。

英雄盖世的奥古斯都都活泼了一回,我们就没理由不活泼一回了。见下图真人版奥古斯都像:

(真人版奥古斯都像)

(2)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

这是一尊古希腊雕塑,年代比奥古斯都像还要早,而且是镇馆之宝之一。然而,闻名于世、出现在许多美术教材中的雕塑却被安置在一个不起眼的庭院中,虽有回廊挡雨,却总觉有些怠慢。与卢浮宫的蒙娜丽莎一样,拉奥孔的实际尺寸其实也很小。小归小,却丝毫不影响它的魅力,周围的游客争相拍照,我可是费了不少劲才躲开他们拍了下面这张照片的。

(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

传说拉奥孔本是特洛伊城中的祭司,因为反对将希腊人留在海滩上的木马拖入特洛伊城中而被赶出城投入海中,连同其子被海中巨蟒所杀;另一说法是特洛伊人认为木马是献给雅典娜的礼物,拉奥孔的反对触怒了雅典娜,从而被女神派巨蟒杀死。不论怎么说,拉奥孔反正是被“灭了族”,雕像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了他们临死时的痛苦表情。

(3)《雅典学院》

这是我最喜欢的画作之一,不仅奇妙的构思和精湛的技巧令人叹服,画作所表达的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欠缺的精神。

1509年,26岁的拉斐尔受教皇委托,完成了这幅作品。画面中,古希腊的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穿越时空汇聚一堂。图中心左面的柏拉图和右面的 亚里士多德似乎正展开一场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讨论。而其他人要么忙于探讨科学与智慧,要么潜心于自己的研究。比如:毕达哥拉斯(左下方手持书卷计算 者)、阿基米德(右下躬身站立穿红袍者)、天文学家托勒密(右下背对观众手持地球仪者),甚至也有亚里士多德的徒弟著名的亚历山大大帝(画面左部回头攀谈 者),此外画家拉斐尔本人准确地评估了自己的价值,将自己很谦虚地绘入画中,即右下角红衣黑帽者。

文艺复兴是伟大的,因为它勇敢地启迪了人们的智慧,冲破了固有的思想禁锢,宣告了新时代的到来。古希腊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战国,不仅时间相近,在东西方文明史上的作用也是一个伟大的形成与开创的时代。中国之所以后来被欧洲赶超,固然有归根到底的地理原因,但同时更缺乏一个文艺复兴。如今的人们,对中国古典文明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但我相信中国迟早会有自己的文艺复兴,中华文化也一定会再次大放异彩,灿烂于世。

(4)《创世纪》《最后的审判》

梵蒂冈博物馆有太多的艺术珍宝,限于篇幅我只能选最著名的几处谈谈自己的感受。然而要论最为震撼的,当属米开朗基罗的两幅名作:《创世纪》与《最后的审判》。

在松果庭院中,有很多内容重复的牌子,不断有导游带着旅行团到牌子前讲解。而牌子上的内容便是《创世纪》《最后的审判》的介绍。

这两幅巨幅壁画位于西斯廷斯堂(Cappella Sistina)内,梵蒂冈博物馆珍宝无数,绝大多数都大方地允许游客拍照,但远远地走近西斯廷斯堂便感到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几乎三步就一个告示牌:堂内禁止拍照!此处的游客明显比其他地方多,还有n多身着西装的意大利帅哥,警惕地环顾四周,一旦有人胆敢拍照便马上大声喝斥:“No photo!”然后要求删除。尽管如此,还是不断有人跃跃欲试,加上人实在太多,用摩肩接踵来形容丝毫不夸张,帅哥再多也是法不责众、无可奈何。

对于信奉天主教的人士来说,这里可以说是圣地。建于15世纪的西斯廷斯堂是教皇的“御用”教堂,也是历代选举产生新教皇的场所。《创世纪》作于1508年到1512年间,米开朗基罗用4年时间,呕心沥血完成此巨幅画卷。画面描绘了《圣经》里开天辟地的故事,包括创造亚当、创造夏娃、大洪水等9幅中心画,343个人物。《创世纪》完成22年后,米开朗基罗再次受命,创作了《最后的审判》,展现了世界末日基督再临,对所有人进行善恶审判的场面。由于我的宗教知识有限,此处就不再详细展开了。不过有件事值得一提,当年米开朗基罗创作此画是已经是59岁,然而他却有一颗十分前卫的心,这幅画中的所有人物无论善恶都被毫不避讳地描绘成了裸体形象,这在当时引起了保守神职人员的反对,因此在米开朗基罗去世后教皇就令画家沃尔泰拉给所有裸体形象都增加了一条遮羞布,使这位画家荣获“穿短裤的人”这一光荣称号。

珍藏无数艺术珍品的梵蒂冈博物馆令人难忘,即将出馆的地方还有一处别具特色的旋转楼梯,很有特色。见下图:

就此,我们结束了在梵蒂冈博物馆的参观,走马观花也花费了大概4个小时的时间。

补充说明:门票15欧,学生8欧;

开放时间:周一~周六,9:00到16:00,18:00闭馆

官方网站:http://mv.vatican.va/3_EN/pages/MV_Home.html

 

 

之所以拖了许久才写意大利的游记,其实是因为它实在是篇幅浩大。罗马处处是古迹,到处有艺术,而且很多都是举世闻名、妇孺皆知。很久没有写文章,感觉在写流水帐,索然无味。只能说,不求精彩、但求真实吧。我们的罗马之行仍然没有结束,欲知南氏旅行团之后如何,还待下文分解。:)

补充几张照片:

(地图厅,两边是意大利各地的地图)

(松果庭院)

(君士坦丁与马克西提之战)

(与小黑合影)

 
3条评论

Posted by 于 3月 3, 2011 在 Travel, 旅游

 

荒城之月


荒城の月(日本民歌)

春日高楼明月夜,盛宴在华堂。
杯觥人影相交错,美酒泛流光。
千年苍松叶繁茂,弦歌声悠扬。
昔日繁华今何在,故人知何方!

秋日战场布寒霜,衰草映斜阳。
雁叫声声长空过,暮云正苍黄。
雁影剑光交相映,抚剑思茫茫。
良辰美景今何在,回首心悲怆!



荒城十五明月夜,四野何凄凉。
月儿依然旧时月,泠泠发清光。
颓垣断壁留痕迹,枯藤绕残墙。
松林唯听风雨急,不闻弦歌响!



浩瀚太空临千古,千古此月光。
人世枯荣与兴亡,瞬息化沧桑。
云烟过眼朝复暮,残梦已渺茫。
今宵荒城明月光,照我独彷徨!

 
留下评论

Posted by 于 6月 18, 2010 在 普通日记

 

驴行天下之罗马(一)2010年5月21日

罗马,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古罗马的发源地;
罗马,中世纪以来天主教世界的中心;
罗马,永恒之城、阳刚之城,遍地是古迹、到处有艺术!
罗马归来,连后来拜访期望已久的维也纳,都不再那么兴奋了……
西方文明发源于希腊,辉煌于罗马,然后在中世纪的黑暗后ab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才大放异彩。罗马代表了2000年前的古典帝国,相当于中国的秦汉时期。这个时代是农耕文明步入铁器时代的光辉时期,东西方的很多文化与制度,都是成型于这个时期。曾几何时,亚欧大陆横亘着四大帝国,最西边的罗马帝国与最东边的汉帝国,都只是遥遥地知道对方的存在,却因那个时代科技的限制而很难有直接交流,恐怕只有穿过高山大漠的丝绸之路这唯一的
途径。我一直喜欢历史,即使翻看地图也会浮想联翩,因此对罗马之行充满期待。另一个原因是罗马是天主教庭所在地,天主教是部分家人的信仰,即便是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渡过了险关,也是拜家人的坚定支持所赐,为此我这个相信科学与艺术的凡人也毅然决定到梵蒂冈“朝圣”一番。 
罗马之行我们一行5人,4月8日下午出发,兵分两路。一路是我与两位MM一起乘飞机前往;另一路两兄弟乘火车前往。之所以这样安排,一方面是机票价格原因,另一方面也是我和小黑密谋的计划,为的是给他的女朋友小白一个惊喜。4月8日下午,我们踏上征程。此次旅行计划完全由我制定,我为每个人准备了近20页的攻略,内含:日程表、车次航班轮船时刻表、所经各地地图、交通图、所有人联系方式、银行地址、景点讲解词、登机牌等;另外还随身携带了一些锦囊,以备不时之需。
本次旅行有以下两大特色:

特色1:“效率优先”原则。我旅行的风格是“效率优先,效用无所谓”,口号是:每天暴走,只看景点,吃住精简到最低限度,购物根本没有。必须时刻保持体力充沛:因为通宵一夜后有可能立即暴走一整天;计划精确到分钟,有时分秒必争;晚上活动到23:00以后,第二天可能4点多就要出发;除此以外,还包括一些登顶项目,动辄几百级台阶要冲上去。考虑到不可
能所有人都和我一样,如果有人不愿意参加某些项目可暂时自由行动。效率优先还有另一层含义,即:尽可能采取最优方式,比如购买Rome Pass,一来包含3天内全部交通费用、二来免去前两个景点的门票且以后的景点享受五折优惠、三来节约时间:不用排队。

特色2:暴君、反贼、忠臣与内奸。按照时下流行的三国杀,我们的队伍分为以下角色:我被推举为为“主公”(或“暴君”);小黑和小白自从确定关系后便一直与主公唱反调,我说东他们就往西,故为“反贼”;炯因其晕船猛吐一阵后的名言:“你到哪我都跟定你”,且坚定赞成主公的每项决议而成为“忠臣”或“死忠”;徐MM则起到平衡作用,故为“内奸”。

本文随后将采用功略式记述将此行汇报如下:
4月8日
16:39出发,纽伦堡to法兰克福。交通工具:火车RE4790/RE4622,票价:27欧的拜仁票(最多5人使用)+7.15欧/人(由于法兰克福不属于拜仁州,故从拜仁州内最后一站Kahl到法兰克福这段,要在车上补票)
20:32抵达法兰克福hbf,从最南侧的站台小出口出来,马路对面就是去往汉机场的大巴发车地点,车票:12欧/人

此大巴途径法兰克福机场,最终抵达汉机场,用时约1小时45分钟。
22:45,我们抵达汉机场。此机场原是美军的军用机场,近年来被瑞安航空等几家廉价航空公司用为主要中转站。机场很小,设施也不太人性化,座椅少且因扶手之故无法躺卧。为此,我四处寻找能躺下休息的地方。这下见识了各国人民在机场过夜的方式:有的蜷缩在座椅上,有的躺在地毯上,有的举家趴在一个角落里……总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乍一看去以为这里施放了毒气!终于,我找到了几处长椅,其中一处比较舒适,另外两处因与桌子锁在一起,需要爬进去才可休息。三人都分别躺下后,我便一睡呜呼了,睡到半夜醒来一看,两位mm在坐着,看来吃苦耐劳的能力还是有待提高啊!
4月9日
瑞安航空为节约成本,登记手续被简化。2009年3月以来,非欧盟公民也可以自行打印登记牌。不过,在登记前还要到相应航班办理行李托运的柜台去交验签证。交验签证很顺利,工作人员马上给我们的登机牌盖了章(非欧盟公民不盖章是不能登机的)。顺便提一句,瑞安航空是廉价航空公司,因此每人的手提行李限1件,而且尺寸不得超过标准登机箱大小,重量不超过10kg,托运行李要另付费。
7:10,飞机起飞,一路无话,8:45便抵达罗马Ciampino机场。
该机场位于罗马东南部,到市中心可选择常用的2种方式:
(1)直达Bus,如Terravision公司的车,大概40到50分钟,8欧/人
(2)在机场Departure门外的停车场,坐Cotral公司的Bus到罗马地铁A线的南端终点Anagnina站(1.2欧/人),而后换乘A线地铁到市中心(1欧/人)。本着驴行天下,效率优先的原则,我们选择了后者。

在Ciampino机场也可以购买Rome Pass,地点就在领取行李的大厅,但我们抵达过早尚未开门。走出机场,扑面而来的清晨的空气提醒我们,这里已经是罗马。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很有特色的罗马松树,我们称之为“蘑菇树”,原因是树干上的其他分支都被剪掉,只有树冠特别发达,形似蘑菇。不知道雷斯皮基的交响曲《罗马的松树》是不是源于这一灵感。

Cotral公司的Bus非常拥挤,大概是各国穷游er都发现这条路线最为经济吧,门都快关不上了。我们站在车中部,前面有一位身高近180cm的金发MM,颇有气质。注意这个人,她随后还会出现在本文中。大约20分钟,车抵Anagnina我们换乘地铁。早听说罗马地铁被网友誉为“世界最危险的地铁”,只因小偷猖,为此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出发前我责成所有人都将护照、银行卡等重要物品留有复印件、电子版和紧急挂失方式;而且提醒大家把大额钞票放在衣服里面的口袋,外面只留零钱,钱包直接不要带。而且此行一路上我一直保持高度警觉,不但把包背在身前,而且见有可疑人等,立即远离。鉴于我们的上述防守措施非常严密,5天下来不论在罗马还是以黑手党总部闻名的那不勒斯,我们都没有遭遇小偷或劫匪。其实这种事毕竟是小概率事件,只要游客多多留神就完全可以避免。
大约40分钟左右,我们抵达了罗马中央火车站Roma Termini。到底是意大利首都,Termini站台不但多而且都很长,而旅游信息咨询处设在最南侧站台的中部,不是很好找,在这里我们终于买到了Roma Pass,25欧/人。使用Roma Pass可以在3天之内无限次乘坐罗马市内任何公共交通工具,参观前3个景点免费,之后的景点也有5折优惠价。更重要的是,罗马是世界文明的旅游胜地,每天游客都络绎不绝,在一些著名的景点购票常常要排很长的队伍。而使用Roma Pass,可以跳过这些长队直接入场。因此,当我们快速从竞技场的游客队伍旁vorbeigehen时,这些人投来的不是羡慕就是后悔的眼神……

4月21日是罗马建城纪念日,根据传说,公元前753年4月21日,罗慕路斯建立罗马城。由于届时会举行一些特色庆祝活动,所以4月中旬罗马的宾馆都价格不菲。因此,我联系到了一家华人家庭宾馆——罗马之乐。它位于市中心,距罗马中央火车站步行10分钟左右,离地铁站也很近,旁边不远就有网友们推荐的罗马百年冰淇淋老店,而且价格比较公道。不仅如此,每天还供应中式早晚餐,算是解决了我们的吃饭难题。老板娘姓杜,为了达到承诺为我们准备早餐,后来几天虽然我们早上4点多便起床开始行动,她仍然爬起来给我们准备了早餐带在路上吃,而且是颇具家乡特色的包子!在这里,我向她热情周到的服务再次表示感谢!

(上图,2010年4月19日,人们穿着古罗马时期的军服游行,提前开始庆祝罗马2763岁生日。遥想公元前881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是否应该作为洛阳的生日也予以庆祝呢?)
宾馆汇合后我们便开始了紧张的参观。今日的行程是:竞技场、君士坦丁凯旋门、图拉真集市广场、威尼斯广场和Emanuell二世纪念堂、卡皮多里欧广场、古罗马广场、帕拉蒂诺山。

坐地铁抵达Colosseo站出来,著名的大竞技场便映入眼帘。竞技场气势恢宏,设计壮丽,是古罗马建筑的典型代表。这里,当年的看台和舞台地板已不复存在,但高大的建筑、可容纳8万人的观众席足以使人联想当年的盛况:场上再现着古代的战役,或是人与兽的殊死搏斗,看台上万众齐呼、热血沸腾……据说当年落成时很短时间内就斗杀了几万头牲畜,而著名的奴隶起义领袖斯巴达克斯可能就在这里搏斗过。我曾在网上做过一个测试,题目是“你兴建了哪个世界奇观”,结果是竞技场。然也!我认为这个主意是不错的,一方面可保持民众尚武之风,另一方面又可通过表演古代战役给学生们讲解辉煌历史,此外还能创收,一举三得!至于角斗士,多数是死囚或战俘,在那个年代反正是奴隶,所有生杀大权皆由主人决定,所以与其杀了不如再充分利用一下(暴君本质有些暴露……)。大竞技场当年向全社会开放,即使奴隶也可买票看表演,看台按身份分为6层,越靠近下面的“战场”越高级。这里设计得相当科学,虽8万人却可在10分钟内全部撤离,而且中间的舞台还可灌水表演海战。今天大部分运动场的设计都是源自于罗马竞技场,可以说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样本。竞技场、帕拉蒂诺山和古罗马广场通票11欧左右,由于我们购买了Roma Pass就自然畅通无阻了。

从竞技场出来,我们欣赏了君士坦丁凯旋门后,便沿帝国广场大道向西北方向前进。君士坦丁凯旋门是仿照古罗马广场上的赛维鲁凯旋门,于公元312年所建。它是为庆祝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12年在Milivian彻底战胜马克森提,并统一帝国而建的。次年,君士坦丁一世颁布《米兰敕令》,宣布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公元330年,君士坦丁一世迁都拜占庭,即君士坦丁堡,直到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攻占君士坦丁堡,那里在1000年左右的时间里一直是东罗马帝国的首都。而且在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被蛮族灭亡后,君士坦丁堡便成为这1000年间地中海世界最为富裕、繁荣的城市,并与罗马、巴格达、西安一起并称“世界四大古都”。
帝国广场大道旁边还展示着罗马各个时期的版图。罗马帝国极盛时期,版图达到590万平方公里,整个地中海变为罗马的内湖,数十万罗马军团南征北战,称霸一时。包括英国在内的莱茵河以西地区全部在罗马统治之下,看这张版图似乎巴格达也曾被罗马征服。不过我倒没这个印象,有待回头考证。

帝国广场大道的北侧,是著名的图拉真广场。古罗马最后一个帝国议事广场。所谓帝国议事广场,其实就是罗马国家的政治中心,相当于今天的天安门广场。图拉真广场上最有名的是图拉真纪念柱,它是为纪念图拉真皇帝征服今天的罗马尼亚地区,于公元113年修建的。相当于中国东汉时期的纪念柱矗立到今天,已近2000年,其上的雕塑仍诉说着图拉真带领罗马军团进军的场面。
穿过威尼斯广场,看过“打字机”国王Emanuell二世纪念堂,我们来到卡皮多里欧广场入口处的台阶下。正打算找人找张合影,我一回头,发现了在公共汽车上曾经站在我们旁边的那位金发MM。经搭讪,她决定与我们同游古罗马广场和帕拉蒂诺山。她叫Richel,来自美国,现在在德国交流学习,利用假期独自来意大利旅游。
古罗马广场是古罗马时期的政治中心,它位于卡皮多利欧山丘与帕拉迪诺山丘之间,由很多古代的神庙、元老院、凯旋门的废墟组成。农神庙是广场上最古老的建筑,它兴建于公元前500年左右。此外给我印象最深的提图斯凯旋门。公元70年,罗马军团镇压了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大起义,犹太王国从此灭亡,直到二战后以色列重建。而罗马军队洗劫耶路撒冷后烧毁了犹太人的圣殿并将圣殿的器物作为战利品运回罗马。圣殿仅存西墙,后被用为清真寺的一部分围墙,这就是今天的哭墙。提图斯凯旋门上绘有圣殿器物七角烛台,这是对圣殿器物的唯一描述,因此该图案也成为了以色列的国徽。但犹太人至今不愿从提图斯凯旋门下通过,唯一的例外是二战后以色列复国,曾有犹太人反向穿过提图斯凯旋门。除此以外,举世闻名的巴黎凯旋门乃是仿照提图斯凯旋门而建。
下三图:提图斯凯旋,其浮雕,古罗马广场上的赛维鲁凯旋门。

罗马被称为“七丘之城”,而帕拉迪诺山无疑是最重要的一座。母狼育婴的传说便发生于此,而自奥古斯都大帝开始,该山丘便成为皇宫所在地。漫步山上不但可以俯瞰整个古罗马广场而且还可以参观奥古斯都及其妻子利维亚当年的居所。罗马的古迹令人吃惊有两个原因:首先数量众多,随便一处古迹就有说不完的历史故事,比如我坐车路过市中心随便一瞥便看见了凯撒广场,是为古罗马最早的帝国议事广场广场,就在它中间的圆形元老院门前的台阶上,公元前44年,凯撒被包括其子在内的60多人刺杀!其次是保存完好,比如前述的图拉真纪念柱,它建于公元113年,已经屹立了近2000年;相比之下中国同时期的建筑却几乎没有保存下来的,我曾去过西安的未央宫前殿遗址,今天那里只有一个大土台是当年宫殿的基座,上面的建筑物早已荡然无存。当然,这主要是建筑材料的原因,木制当然不如石制耐久,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驴行天下之罗马,第一天行程基本如此。欲知南氏旅行团第二日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一条评论

Posted by 于 5月 21, 2010 在 Travel

 

陷入错误的发展模式(转译,2010年5月20日)

    自从08年3月以来我对西方媒体已经彻底失望,其不顾实际的污蔑毫无疑问就是对民众的洗脑,资本主义果然是虚伪,表面上说什么自由媒体实际上只不过是政治的工具而已。可惜国内有很多人盲目迷信外国,似乎中国一无是处。而久居国外的华人却并不这么认为,原因只是因为他们更加了解西方媒体与西方社会。看问题要客观,要有根据,袁腾飞、韩寒本也是有思想的青年,但看问题不够全面,不够冷静,因此很难令我赞同。人不应因言而获罪,但是也不应用偏激的言论去误导别人,不是吗?

    切入主题:前日,公司领导心血来潮要我和同事帮忙翻译一篇《法兰克福汇报》的文章。本文属于西方媒体中难得一见的基本客观的文章。文章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有一定见解,但其解决方案个人认为仍有待商榷。翻译水平有限,红字部分尤其不敢保证,全当谈资。



陷入错误的发展模式

Horst Löchel法兰克福汇报,201049

(一)引言:经济危机的根源与中美两国的任务

中美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导致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的根源之一。有报道分析称,美国消费过多而中国的情况却与之大相径庭。事实上,中国2009年的消费指数约为为35%,即消费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左右。而在经济危机之前美国的储备率却为0%,堪称史无前例。

基于上述,实体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所引发的货币紧张也不足为奇了。美国的公私债务总值是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5倍,而中国现在的外汇储备则高达2400亿,是世界是外汇储备最高的国家,不但遥遥领先,而且将来还会有增长的趋势。中国过渡发展的收支盈余及美国严重的赤字反应了经济发展的极度不均衡。

造成实名和货币经济发展不均衡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是,美国的降息措施,比如臭名昭著的格林斯潘对策。(格林斯潘对策,是一种市场俚语,是指前美国联邦储备局主席格林斯潘针对防止市场大幅持续下跌而采取的行动。)其二是,中国伴随着货币贬值的单方面出口导向型国民经济,也就是“新重商主义政策”。

因此,人们现在开始反思,如何阻止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以避免将来再次发生此种规模的经济危机。鉴于问题的棘手性,从国际货币组织首席经济学家Olivier
Blanchard
、美国总统奥巴马到中国总理温家宝,各方必须展开深入合作。经济危机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很简单:美国必须多节省些,而中国应该多一些消费。当然说的总比做的容易。关键是细节问题,也就是具体的实施问题。

美国的任务相对来说要容易些。由于此次经济危机,美国的财产和收入状况有所缩减,消费额度也会因此而下降,储蓄率也即会随之上升。渐长的储蓄率表明,这个过程已投入实施。短期而言,经济发展将会有所抑制,但从长远的角度看,美元的竞争力将会有所上升。

比较困难的是中国的配合问题。政府当然不可能强迫老百姓多消费,并且一向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国经济模式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就改变。而且,即便中国允许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也于事无补。因为人民币汇率所扮演的角色被过分夸张了,就像德国和日本的货币过分强势一样。中国出口的优势源于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对人民币的低估只是使这种现象有所加强,并非根本原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要使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提高一个百分点,人民币至少应该升值20%,并且其他发展中的亚洲国家也要大幅升值本国货币。

(二)中国现状:发展不均衡

关于提高中国消费指数,有一个常被提及的建议——改善中国的社会体制,但这项建议还完全没能在农村实施,只在城市初步实行。通过更好的养老保险、医保和失业保险制度,人们就不必为此担忧而存很多钱。这样,老百姓就会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这项建议从理论上讲没什么错,但却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根据统计数据,中国的储蓄率基本保持在40-50%左右,但百姓的储蓄率只占了20%。这个数字不算低,但是和德国12%的储蓄率比起来,也不算高。剩下的25%-30%是企业和一小部分政府的存款。同样令人惊讶的是,2009年公私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大约 50%。这怎么解释呢?

显然,中国的企业必须有很高的盈利,才能在大幅投资的同时大量储蓄。但中国的情况很特殊,由于投资活动而造成的赤字的企业,其融资来源是百姓的储蓄。统计数据可以支持这一论断:中国居民工资占国民总收入的比例由1992年的72%下降到了2007年的55%,而企业的投资却相应上升。家庭部门可支配收入也相应下降到了企业部门可支配收入的一半。

最终,中国的基尼系数(衡量贫富差距)达到了与非洲或拉美大致相抵的水平。详细说来中国居民收入的差距比德国高40%,虽然这与巨大的城乡差距也有一定关系。

(三)不均衡的原因

上述分析并不意味着中国家庭部门的可支配收入不如从前,而只是说它的上升速度明显不如企业利润的上升速度那么快。在完全市场经济中,这种情况持续如此之久难以想象的。因为随着产销量的上升,一部分利润应该以更合理的工资,或利息、股息形式流入家庭部门。

但在中国,这一过程中存在两大阻力:分别来源于市场因素与制度因素。

首先是市场因素: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相对于资本市场来说,一如既往地处于明显的供给过剩状态中;这也是产销量上升会首先尽可能给资本要素带来好处,使利润用于投资的比例较高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制度上的原因。自80年代中期以来,国有企业不再有义务分红给其股东,即国家或占少数资本的投资人,这使得利润在企业内持续地积累起来。直至2008年这一政策才有所松动,新政策规定国有企业应给政府分红5%9%。为明晰这一问题的巨大规模,我们必须意识到:中国国民经济中,仍有超过三分之一是国有企业。而且,这些企业多起到“掌握国家经济的命脉”的作用,比如能源、银行、通讯、军工产业,换句话说,这些企业基本都是垄断企业,并获取着高额的垄断利润。

进而,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一政策所造成的深远影响。

首先,相当一部分未用于分红的利润并未重新投入到实物资本中以提高中国的资本存量,而是流入了像股票或房地产这样的资产市场中。过去几年中国股市及房地产市场价格的急剧上升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此。

更重要的是上述过程对中国内部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不适当的利润大规模积聚人为地使居民个人收入和消费持续偏低,而储蓄却持续偏高。国内市场的狭小造成经济的增长只能通过已经过剩的出口这一途径才能得以实现。

(四)解决之道

国民经济循环理论表明,保持相同经济增长幅度,在投资需求和政府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消费上升越大,出口盈余下降越少。即使在发生经济危机的2009年,出口盈余仍然占到GDP国内生产总值)的8%,此前几年更是超过10%,而消费只占GDP35%,也就是说中国尚有足够的空间来调整其经济。

过分的出口依赖性最终构筑了一条与中国经济发展日趋不和谐的曲折道路。整个国家沦为世界加工厂,其国际竞争力只在于廉价的劳动力成本,而这导致了生产效率长期难以提高,而收入与福利水平也长期停留在很低的水平上。在这种情况下,出口在价值创造中的比例小于10%是较为合适的,即只有不到10%的出口价值构成国民收入,其余都是外国的投入成本。新重商主义使这个国家的福利水平被限制在很低的层次,阻止了它提升到更高的水平上。

现在这个问题中国不是没有意识到。中国国内关于经济政策讨论的质量与强度在国外往往被低估。中国专业人士强烈建议在再分配问题上做文章:国有企业必须义务性地将利润分红给国家,而这些资金应该充分投入到提高家庭部门收入当中去,比如:降低个人所得税,或者提高对弱势群体(尤其是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等等。此外,还应将企业的利润用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总之,通过这些做法促进国内需求的上升,这将有助于缓解内部的和外部的不均衡。

这个建议将行之有效,但是也有不足:即市场和竞争没有包括在内。长期来看,还是将国有企业进一步私有化以及引入一般的市场经济规律,如分发股息、改善生产效率等,是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将现在由中央银行人为规定的利率改为自由浮动利率也属于这一策略。这一变更必使利率大幅度提高,从而使习惯于将大部分资产进行储蓄的家庭部门的资产收益迅速上升,而且这还会有效抑制通货膨胀。

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可以通过免费分发部分股权给公众的方式直接改变家庭部门的资产结构。这样的结构可以将家庭部门与国民资本存量的发展与企业的利润发展直接联系起来,从而使其分享到部分成果。而企业剩余的收益则可投入到关乎民生的社会系统当中去。

在国有企业的进一步私有化过程中,除解决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外,还有第二个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即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虽然创新能力在过去几年中有一定进步,但国家对创新能力推动作用似乎已达到极限。政府必须意识到, 单纯靠政府的资源投入无法满足提高创新能力的需要。只有私人企业和竞争才能将“创造性破坏”[1] 中所需的创造力激发出来,像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2] 在关于经济发展革新的论述中所讲的那样。

(五)近期展望

当然人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全球性金融危机及其最终解决方式使中国在走向市场经济制度的道路上开了倒车。国家通过财政及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力并未得到提升。比如大型国有企业靠国家和中央银行的资助继续盈利,而中小型企业却得不到这些援助。更糟糕的是,人们对西方市场经济体制模范作用的信心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下明显地受到影响。主张改革的力量不得不转为守势。

中国政府在2006年就宣布要将严重依赖于出口的“新重商主义”型经济转变为创新型的、注重内需的增长方式。温家宝的论述非常明确:“中国经济发展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

事实上,旧有的发展方式在过去几年中却有所加强。排除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少以市场为导向的私人企业发现重要的生产要素如资本、土地或原料的分配,如从前一样为国家所控制。而且国有企业在获取贷款时亦被系统性地予以优待。所以要求在各个领域加强市场机制作用以及完善使市场竞争更好发挥作用的法律框架的诉求日趋增多。在汇率领域亦是如此。改革派力量不可能在忽视党和政府内强大的利益集团的情况下,实现其汇率政策的变更。

我们希望更自由的经济政策可以在中国新发展模式创建的道路上得以实现。对此,知名经济学者,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前央行货币政策小组成员余永定,2005年曾坚持要求实行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并且于近日提出:“中国必须实行改革,而不只是(短期)繁荣。”


[1] “资本主义的创造性破坏”(The creative destruction of capitalism) – 当景气循环到谷底的同时,也是某些企业家不得不考虑退出市场或是另一些企业家必须要“创新”以求生存的时候。只要将多余的竞争者筛除或是有一些成功的“创新”产生,便会使景气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但是当某一产业又重新是有利可图的时候,它又会吸引新的竞争者投入,然后又是一次利润递减的过程,回到之前的状态……所以说每一次的萧条都包括著一次技术革新的可能,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陈述为:技术革新的结果便是可预期的下一次萧条。在熊彼得看来,资本主义的创造性与毁灭性因此是同源的。但熊彼得并不认为资本主义的优越性便是由于其自己产生的动力将而不停地推动自身发展,他相信资本主义经济最终将因为无法承受其快速膨胀带来的能量而崩溃于其自身的规模。

[2] 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
,或译为熊彼德(18832 8日-19501 8日)是一位有深远影响的政治经济学家,1883年出生于奥匈帝国摩拉维亚省(今捷克共和国),1893年迁居维也纳,1906年获维也纳大学法学博士,1919年任奥国财政部长,1926年回任德国波昂大学。战间期纳粹兴起,1932年移居美国取得公民资格,任教于哈佛大学经济学系。

因主张自由主义资本经济制度,与凯恩斯理论间相互对立,虽然他的经济学说并不如凯因斯在生前就获得很大的回响,但研究者咸认为他对于经济学科的思想史有着很大的贡献,于哈佛任教期间引介计量经济理论的研究,竖立该校于经济研究的重镇地位。

 
2条评论

Posted by 于 5月 20, 2010 在 转载